都说国产车油耗高,真相还是谣言
每当身边的朋友或者是车友群的网友咨询我的购车建议,我都会按照他们的预算及日常使用需求选出相应的车型,但每当我推荐给他们的是一款国产车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都会有些抗拒,原因很统一,皆因“国产车油耗高”这一口碑早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绝大部分的家庭用户都会对国产车的油耗表现有所保留。
事实确实如此,打开有车以后的PT8-实测油耗排行榜,排名在50以内的国产车屈指可数,更别提被日系品牌长期霸占的前十名了。
翻一翻记录,原来从入行至今我已经跑了56次油耗测试,当中就有不少是自主品牌的车型,也算有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国产车普遍油耗高?
发动机技术差距大
常说看车得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它的燃油效率对于一辆车的油耗表现起到核心作用。现时发动机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供油方式和节气门技术2个方面。
发动机供油方式有5钟,按照年份及耗油量排序:化油器>单点电喷>多点电喷>缸内直喷>混合喷射。前两种因技术基本已经被淘汰了,现时大部分家用车的发动机主要为多点电喷、缸内直喷、混合喷射。
缸内直喷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直接喷射汽油到气缸内,而多点电喷的汽油则需要通过电子喷油器。就好比我们炒菜,多点电喷就是把买回来的桶装食用油分装到油壶内,再倒到不同的锅里面,而直喷就是直接从桶装油中抽出倒入各个锅内。缸内直喷的喷射时间和喷油量都更精准可控,雾化和氧气混合效果更好,燃烧自然更加充分。
但是使用缸内直喷技术的代价是成本、后期保养费用都会比多点电喷更高,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车来说并不划算,而且部分自主品牌现在还没有自主研发生产发动机的能力,种种原因导致缸内直喷技术在国产车中的普及率较低。
混合喷射就是将“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结合起来,低负荷时多点电喷和缸内直喷同时工作实现分层燃烧,高负荷的情况下仅缸内直喷进行喷油,这样做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丰田的DynamicForce系列发动机和大众的EA系列发动机。遗憾的是,现时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尚未应用该技术。
目前还有很多国产车依然在使用以三菱4G63系列发动机为基础改造的发动机,虽然有着不错的稳定性和改造包容度,但基础技术老旧,与现今的发动机技术有较大差距,油耗表现不算理想。
变速箱技术及调校尚未成熟
国产车采用的变速箱多为外部采购,自主品牌当中拥有自主研发量产变速箱的厂商极少,比较常见的有:爱信的6AT、邦奇的CVT、盛瑞的8AT、采埃孚的8AT等等,外购变速箱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稳定性较好,也可以减少车厂研发成本。
硬件到位,厂家的调校也很重要,例如大众的DSG变速箱,可以让发动机保持在较低的转速区间行驶,从而达到更佳的燃油经济性表现,以探影为例,搭载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升级足够积极,在以60km/h匀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为rpm左右,最终测得5.9L/km的油耗成绩也印证了这一点。
启停系统未普及
发动机自动启停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例如等红灯)的时候,暂时熄火,当继续前进时系统自动重启发动机,该配置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发动机怠速时间从而降低油耗,不过在国产车型当中并不常见,甚至有部分车型配置了该功能但极少介入。
例如风光ix7在打开空调压缩机情况下,临时停车时系统不能自动将空调系统切换到送风状态,车辆本身的蓄电池容量不足以支撑关闭发动机时的电力供应,故启停系统无法介入,可见其启停系统只是“虚有其表”,有较大完善空间。
轻量化普遍落后
对于跑步运动员来说,体重控制有时候比天赋更加重要。发动机技术再好,车身质量大就会累赘。这时候我们常会提到一个专业名词“推重比”,即驱动力/整备质量,动力相同情况下,整备质量越小,推重比越大,做工效率就更高,油耗也随之降低。反之,整备质量越大,推重比越小,就会出现我们俗称的“小马拉大车”
例如比速T5,虽然1.5T+8AT的动力总成账面上看还算不错,但实测油耗成绩9.8/km确实不如理想,主要原因除了搭载的1.5T发动机技术比较老以外,近1.6吨的整备质量也是造成油耗偏高的关键。
总结
国产车在性价比上对比合资品牌确实有着不错的优势,品质甚至已经赶超合资,但我仍然衷心希望国产品牌能够在发动机技术研发、变速箱研发及调校、启停技术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在实现新能源弯道超车的同时,内燃机这条康庄大道一样要踏踏实实走下去,希望终有一天自主品牌能够造出一台油耗真真正正能够媲美日系的国产车,希望有一天在油耗榜单前十名里面看到中国汽车的身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