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战役粉碎三个月亡华妄想澎湃在线
党史学习
南口战役
年,中国军队在南口北山上抢修工事
高楼烽火台残壁上,处弹孔见证了78年前南口战役的惨烈。摄影赵中鹏
年8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个月,日军重兵扑向昌平北部南口重镇,欲从此地打通平绥线铁路,进而占领山西,控制整个华北。6万余中国军队集结在南口及长城一线,与7万日寇展开鏖战。
这就是与同时期“淞沪会战”齐名的南口战役。18天浴血奋战后,中国军队最终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敌1.5万人,阻滞了日军西进南下的计划,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3个月亡华的妄想。
南口战役战场纵横平方公里,目前已勘察到的战斗阵地有近百个。8月7日,在南口战役爆发78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阵地——高地。那里,一面布满子弹孔的烽火台残壁,无言诉说着中华儿女抵抗日军侵略的悲壮历史。
上午10点,记者一行在南口战役研究者杨国庆的带领下,从昌平流村镇黄花坡徒步上山,向高地进发。
这是一处静谧的山坳。各色野花开满山坡,山上遍地松林,青翠欲滴。山谷间,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年,同样是8月。这里却是一片焦土。战火、硝烟,弥漫了整个山谷。
“这地方,当地老乡叫‘倒卧坑’。”在黄花坡的一处草甸上,杨国庆特意提醒记者。为什么叫“倒卧坑”?老杨指了指周遭山林,“当年打南口战役,这块儿属于正面战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山上到处都是士兵尸体,一层叠着一层,都呈倒卧状。当地老百姓就‘倒卧坑’、‘倒卧坑’地叫开了。”
紧跟杨国庆上山,沿着不到1米宽的碎石子路,在密林中穿梭、攀爬了2个多小时,到达山脊。这时候,杨国庆放慢了脚步。
“你们看,这儿就是过去的战壕、掩体。”拨开路边1人多高的荆棘,老杨让我们仔细观察靠近山脊处的一道浅浅沟痕。虽然只有二三十厘米深,但上下绵延数十米,很明显是人为开凿留下的印记。
“那时候的战壕,很多都是在靠近山脊线的地方开挖的。现在时间长了,快被抹平了。”杨国庆不无遗憾地说道。过去几年,他多次对这一带的战壕进行清理、踏查,曾挖出过不少弹片、子弹头等战争遗物。
山脊一线,战壕明灭可见,因为地势低洼易储存水分,不少地方长出了生机勃勃的灌木。“那会儿打仗的时候,山上可没这么多树。”老杨说。早年,因为附近村民砍柴烧火,这几片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一片。“没什么可遮挡的,日军一天好几趟飞机,目标全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即便这样,顽强的中国士兵仍然用步枪、机枪、手榴弹,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
越往山上走,空气越潮湿,不断有浓雾漫过山头。雾气缭绕中,能见度不到5米。攀爬到山顶,一座烽火台渐渐出现在视线中。这就是南口战役的最高战斗阵地——高地。
“说的是它的海拔,它的正式名称是高楼。”杨国庆介绍,据史料记载,年8月17日,南口战役中期,高楼烽火台已经被日军占领。“山地战双方都要抢夺制高点,这地方被占领之前,肯定展开过拉锯战。”
烽火台朝南的一面墙壁,坑坑洼洼,布满小洞和裂缝。小洞直径大部分在两厘米左右,有的斜斜地嵌入墙壁,手指头伸进洞中,探不到底。
“这些都是子弹和炮弹皮冲击留下的痕迹。”抚摸着这面残墙,杨国庆有些激动。年,他到黄花坡徒步,偶然发现了长城上的弹孔遗迹,由此才萌发了研究南口战役的兴趣。据他统计,这面墙壁上,子弹和炮弹痕迹总计有处,有的还能从里面抠出半个子弹头。“从弹孔口径判断,大部分是日本人留下的。”
在烽火台周遭50米范围内,杨国庆经过数十次勘察,采集到了子弹头、手榴弹、军用水壶、马蹄铁、士兵遗骨等上百件战争遗留物。这些无一不证实着,78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
南口战役平方公里的战场上,以长城烽火台为战斗据点的,不在少数。沿陡峭的长城向东北方向行进1个多小时,就是又一处重要的战斗遗址——黄楼院西岔口阵地(又名西大岭碉楼阵地)。
烽火台废墟前,老杨举起右臂,端端正正敬了个礼。“这是当年刘芳贵团长发起反攻的地方。”
他所说的刘芳贵是国民革命军21师团团长。年8月19日,他奉命率领士兵反攻被日军占领的西岔口阵地。“那天和现在一样,漫山大雾,刘团长率兵在大雾的掩护下向敌人逼近。结果老天不给力,在离碉楼50米的地方,大雾忽然被风吹散,队伍整个暴露在日军视线下。”杨国庆唏嘘道。当即,刘芳贵下令向碉楼发起冲锋。日本兵火力密集,刘芳贵身受重伤,下山后抢救无效牺牲。
去年8月底,同样是在这座烽火台,杨国庆无意间发现了两具完整的战士遗骨,其中一具遗骨的腹部位置还有一颗射入的子弹头。“从射入的子弹头判断,倒在这里的应是中国士兵。”此后,他分两次背棺木上山,将这两具遗骨安葬在烽火台旁的一小块平地里。
为缅怀这些烈士的英灵,过去9年来,杨国庆在南口及长城一线的战场遗址上,竖立了5处纪念碑。其中一处,就立在离高地不远的小山头上,碑体面朝南方——当年敌人进攻的方向。
南口战役从年8月8日爆发,到8月26日中国军队撤退结束,持续18天。据《昌平文史资料南口战役专辑》记载,期间中国军队战死官兵名,伤名;日军伤亡约1.5万人。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南口战役就是一场败仗。但这场战斗,捍卫的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唤起的是全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和斗志。”杨国庆神情严肃地说,“这样的伟大牺牲和历史功勋,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铭记在心。”
01
日军战场上投放毒气弹
今年50岁出头的杨国庆,其实是昌平一家食品店的老板。年在长城上发现弹孔之前,他和身边很多人一样,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曾经发生过这样惊心动魄的战役。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年他自己花多元买了台金属探测器,对南口及长城一线进行搜寻。9年来他踏遍南口战役战场,搜集到各类战争遗物余件。用这些搜集到的遗物,老杨在自己的食品店地下室,建了一间小小的南口战役纪念馆。
走进这间小小的纪念馆,架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残片。有子弹头、钢盔、日本刺刀、炮弹皮、搪瓷杯、飞机零部件,还有手柄残缺的手榴弹。对于老杨来说,最珍贵的展品是一个防毒面具,它被小心地存放在一个档案盒里。年深日久,防毒面具镜片已经脱落,滤嘴也已经变了颜色。
“这是年3月在流村一带的北齐岭阵地发现的。”杨国庆说,在那个不到3米长的战壕里,他先是清理出一把军锹,紧接着就从乱石丛中发现了这只防毒面具,“乍一看,像一张人脸,吓得我一身冷汗。”史料记载,日军在南口战场上投放了毒气弹,这只重见天日的防毒面具就是铁的证据。
在同一个战壕里,他还清理出了搪瓷碗、把儿缸、牙刷、牙膏、机油壶等上百个物件。一只半扣的搪瓷碗里甚至还有两个没有完全腐烂的蒜瓣。从牙膏上的中文,老杨推断,这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小型指挥部,因为受到日军炮火或者毒气的猛烈攻击,全部阵亡,因此才把所有物品留在了这里。
老杨特别珍视的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中国士兵钢盔残片。这是数年前他在东大岭阵地的胸墙旮旯里发现的,钢盔只剩下三分之一,但就在这三分之一的残片上,竟然有两处子弹穿孔的痕迹,并且相距不到5厘米。
“这名士兵肯定是阵亡了,看看这片钢盔,你就能想象当年的战争是多么惨烈。”老杨说着,语气凝重起来。
年7月22日,就在南口战役爆发前10多天,北平郊区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国民抗日军”在昌平县白羊城村成立。这支队伍由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流亡学生和农民组成,因成员佩戴上红下蓝的袖标,被当地百姓称为“红蓝箍”。国民抗日军刚成立1个月,就干了一场漂亮仗:奇袭北平德胜门外的河北第二模范监狱。
那是年8月。活跃在北平城郊附近收集枪支弹药的国民抗日军,接到一个人称小张回回的群众报告,“你们要搞枪,第二监狱里有三挺机枪,三十几支步枪。还有几百名犯人,不少是共产党死刑犯。看守就是那么几个警察,根本不会打仗。”他还自告奋勇,愿意带路。
8月22日傍晚,国民抗日军二十几个人,由小张回回带路,直扑第二监狱。到了第二监狱门前,一名队员乔装成日本军官咿里哇啦地说了几句日语,小张回回接着说:“洋大爷来了,要察看监狱,快快开门!”连吼几声,看守便把大门打开,战士们一涌而进。进来以后,首先缴了伪警的枪,砸了电话,逼着看守交出钥匙,接着又去监房放人。国民抗日军队员史进前、王建中等人站在大厅中高喊:“同胞们,我们是抗日军,来救你们来了,快出来呀!”在慌乱中,有的监号没有找到钥匙,就动手乒乒乓乓地砸牢门。关在月字号牢房的共产党员黄秋萍,急中生智,拆下床板,用力猛撞,砸开了牢门。他出来后,又教其他难友用同样办法,冲出了监牢。
这次奇袭解救了多名同胞,还缴获了三挺捷克式机枪、四十多支金钩步枪、十几支手枪和一二百把大刀片。此后,国民抗日军的队伍迅速从几十人扩大到多人。年9月8日,国民抗日军在黑山扈天门沟地区与日军作战,用轻武器击落一架日军飞机,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
02
村民被鬼子蒙着头挑死
当年的日本兵有多凶残?在昌平流村镇禾子涧村,89岁的崔正路老人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口战役期间的血泪史。
“那年我11岁,日本兵就在我们村山头上打仗,过山炮轰轰地响。村里人都往山里跑。有一天,我哥哥从下面的山嘴子慌里慌张跑上来,说我们村有8个人在那儿被鬼子蒙着头,用刺刀给挑死了,我亲大爷也死在里面了。”
说起这段往事,老人咬牙切齿,“你知道日本鬼子有多狠,怕刺刀挑了不死,把人又都推到窖坑里,没死也被憋死了。”
8个被刺刀挑死的村民有6个姓崔,是崔正路的族人。“当时跟着大人去收尸埋人,坟地里一埋好几个坟箍子。”
据崔正路老人回忆,日本人这次屠杀是因为丢了枪支。“枪是在溜石港南岭那块儿丢的,日本人怀疑是村里老百姓偷的,气急了,到各村逮人,逮着就拿刺刀挑,最后杀急了眼,路上坡上全是死人。”
据昌平史料记载,这次屠杀事件发生在南口战役中期。此前,日军久攻居庸关不下,迂回到流村一带。因为丢失枪支,8月16日至8月19日,日军对鳌鱼村、溜石港村、马刨泉村和老峪沟村进行了血腥杀戮。8月20日又血洗了禾子涧。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天时间,日军在这5个村庄杀害无辜百姓人,烧毁房屋多间。这就是昌平历史上著名的“西山惨案”。
占领南口一线后,日军对禾子涧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进行了长达8年的奴役。崔正路指着村口外的小山头,“我们村山上有石棉矿,日本人来了就抓我们去当劳工,给他们挖矿。矿洞现在还留着。”老人说,当年开采出来的石棉矿用碾子碾碎后,全部运送到日本,“这是日本人掠夺我们资源的铁的罪证。”(记者王海燕)
南口战役大事记:8月5日,中国军队第十三军奉命由绥远开入居庸关抢防南口。8月8日,日军机械化部队进攻南口,中国守军凭险抵抗。南口抗战从此开始。8月18日,日军进攻南口受阻,分兵一部侵扰昌平西部山区,企图从背后袭击南口中国守军。是日,日军在溜石港村杀害群众37人。8月19日,日军在马刨泉村杀害群众43人,烧毁民房数十间,抢走、打死牲畜几十头。8月20日,日军在禾子涧村残杀群众13人。8月26日,中国守军被迫撤出南口,南口战役宣告结束。
南口战役,无数英雄祭天,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人物故事,很多战士虽然人走了,但是留下的精神却永远都在,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不仅有我国的土地,更有我国人民如今的幸福,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绘画了我们的诗与远方,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要时刻缅怀革命烈士,是他们为我们杀出了一条血路,是他们捍卫了我国的尊严。
来源:北京日报、百阅文书苑
原标题:《南口战役:粉碎三个月亡华妄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