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生活煤油灯
说起煤油灯,现在的孩子可能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何物,然而对我们这些60和70后,小时候电灯远没有普及,尤其在苏北的我们,小时候家里夜晚照明基本都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自然以煤油作为燃料,盛在玻璃瓶内,通过瓶盖装个铁皮套管,里边穿上棉条灯芯,利用灯芯的毛细吸附作用把油吸上来供灯火持续燃烧。
当然灯火也只有豆苗大小,照明的范围只有几尺开外,但是对于小时候的我们,却觉得亮堂温暖。小时候我们基本没有什么课业负担,每天的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由于没有电灯,苏北的农村晚上黑的早,所以孩子们早早就上床入睡了,而这时母亲则在灯下,纳鞋底,缝缝补补,直至夜深人静,因此灯光传递的不仅是光明,而且还有母爱,真真切切的家的感觉。
除了煤油灯外,那时还有一种叫做罩子灯的,其是一种改进的煤油灯,是在煤油瓶底座上套上一个大肚子葫芦样的玻璃罩子,以便防风,因为制作比较考究,灯座有铜制的爪固定罩子,并且在底座连接处,有一旋转的传动螺杆,可以升降灯芯而调剂灯的亮度,其照明范围远大于普通的煤油灯,那时一般都是老师、干部用于办公照明的,因为亮度大,光芒能透出窗外,所以很是令我们小孩子羡慕,那时常把窗外的灯光与老师和办公相联系,老师常在灯下批改作业,老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那时候的灯光,真正是穿透黑暗的光明,想到家首先首先映入脑海是那黑夜中点点闪烁的灯光,是夜行人归心似箭的灯火。
除了上面说的,当时还有一种灯叫马灯。马灯主要是野外使用的,如赶夜路,夜里在外面干活用于照明的,是一种可以手提或挂起来的,能防风的煤油灯,也是以煤油为灯油,不过油壶是金属制的,容量比较大,灯火外面套了个大玻璃罩子,用于防风,据说这是从国外传来的,因为骑马夜行时可以挂在马鞍上而得名。
煤油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普遍使用,现在则早已作古了,可见现代文明的脚步真是日新月异,就我们这一代就经历煤油灯,电灯,以至于现在各式各样的灯,然而在灯火通明城市,我有时仍然有时会想起那时的煤油灯,那种别样的温度,人类的历史谁又不说是发明火和利用火的历史,是光源不断进步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