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住进小屋旧房变身民宿雪野美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02.html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暮秋时节,缥缈的雪野湖景色迷人,美不胜收;雄伟的马鞍山青山不老,引人入胜。同样,散落在大山里、绿水畔的村落,也纷纷示人以姣好的面容,让人驻足忘返。10月22日,记者走进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的几个村庄,切身感受当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带来的喜人变化。

垃圾“住进”小屋

青瓦盖顶,飞檐翘角,邢家峪村村东头,一座别致的徽式房屋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房间,只见地面铺着地板砖,头顶安着声控灯,墙上张贴着讲解垃圾分类的宣传画。五六个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俨然成了房屋的“主人”。

“原来垃圾分类房没建的时候,村民们倒垃圾特别随意。有的丢完垃圾不盖盖子,有的干脆把垃圾直接扔到垃圾桶边,遇到下雨天儿,污水淌得到处都是。”正在扔垃圾的村民许伟芹,一边将打包好的垃圾,按标识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一边说,“现在建了这么好的垃圾房,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啊。”

“现在,我们街道已有9个村子建起了这种又好看又实用的垃圾房。”雪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宋宝权介绍,在垃圾分类收集房建设中,雪野街道秉承与村庄环境和谐共建的理念,一村一模式,一村一特色,按照村庄的整体规划进行设计、建设,让垃圾房既好用,又好看。

旧房“变身”民宿

秋风习习,沿着蜿蜒的“雪野绿道”一路爬坡,20分钟后,车辆停在了一处民宿前。

石头院墙,木柴门,秋日的暖阳透过落地窗洒在洁净的床铺上,宁静而又温馨。

“这些民宿小院都是村民搬迁后腾出的危旧房改造建成的,每个小院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一处挂着“彩石居”的民宿小院里,雪野山居项目经理李双彬介绍,这个村叫大罗圈村,海拔多米,过去是个少有外地人光顾的小山村。村里有80户村民,很多村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搬迁前都成了危房。几年前,泰钢集团与当时的雪野镇达成合作协议,启动雪野山居项目。由泰钢集团出资建安置房,让群众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村民的破旧住房,则由泰钢集团重新加固、修缮、改造,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对外开放。

“‘彩石居’原来的主人是邢老太,今年已经80岁了。现在已和大部分村民搬到了安置楼里。”随同采访的村干部介绍,邢老太的老伴已去世,几个子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改造前,这处房屋破烂不堪,生活很不方便。现在老人和其他村民住在居民楼里,水电齐全,生活十分方便。“最重要的是,住在一个楼里,有个头疼脑热的,邻里都能有个照应。”

“像‘彩石居’这样的民宿,我们现在已经打造了6处,开门纳客,很受欢迎。”李双彬说,“接下来,我们计划再打造二三十套,到时候这里一定会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户户争相“出彩”

墨绿色的主道,配着深红色的辅道,新修的环湖公路,仿佛一道美丽的彩虹。雪野湖畔东站村村委办公室内,村委委员刘翠萍正在忙着整理村里的“出彩人家”档案。

“按照上级规定,‘出彩人家’的基本标准是九个字——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我们雪野街道要求各村提高标准,要从庭院美到室内,给室内环境也定了标准。”刘翠萍递过一张“考核积分牌”,只见上面罗列着详细的考核项目及具体打分标准。

高标准、严要求,效果到底怎么样?刘翠萍带着我们到“出彩人家”去看看。

走进村民张秀芳的小院儿,仿佛走进了一个小花园。太阳花、玻璃海棠、步步登高、绣球、君子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一盆盆花草生机盎然,把小院儿点缀得很有情调。

“‘出彩人家’不光庭院得干净,厨房、卫生间,角角落落都得拾掇得利利索索!咱是示范户,时不时会有人过来参观,咱可不能丢了人。”张秀芳说着先带大家来到了最难收拾的厨房。

灶台擦得锃光瓦亮,锅碗瓢盆、油壶调料罐摆放得井井有条,一看张秀芳就下了大功夫。大伙忍不住一通赞叹。

听着大伙的称赞,张秀芳脸上泛起了红晕,紧着让大伙到屋里坐一坐。

客厅内,家具摆放得体,墙上一幅精心装帧的条幅——“处事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很是引人注目。

“那是我家的家训。”张秀芳笑着说,“‘出彩人家’就是要从外美到内,方方面面都出彩。”

“像这样的‘出彩人家’我们村已经有33户。在他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的村民正在努力。”刘翠萍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姬飞燕通讯员冯延静高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