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三四种油,根据做菜的不同方法选择
有些人家里常年只备一种食用油,这种做法,除了可能使人体从油脂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不够均衡外,还可能因家庭不同的烹饪方式而影响油脂的营养吸收,有时错误的用油甚至会损害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家中应同时备有三四种食用油,根据菜肴的不同烹饪方法,对应使用合适的油。下面根据一般家庭常见的做菜方法,为大家提供一份用油清单。
■炖煮菜:
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这类油的共同特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凝固,耐热性差。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耐热性差,所以此类食用油加热的温度最好不要太高,以炖煮为主,不适合用来煎炸食物,炒菜时尽量避免冒油烟。
■一般炒菜:
用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等
这类油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油酸较为丰富,耐热性较好。此类食用油基本可以用于任何烹调方式。
炒菜时,不要等油锅冒烟才开始炒菜,应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避免营养损失和产生致癌物。最好不要用煎炸的方式,即使煎炸,也要在冒烟前就将食材放人锅中。
■凉拌菜:
用橄榄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这类食用油虽然也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也可以用来炒菜,但是它们特有的香味使其在用于凉拌的时候更加美味。
这些油中,橄榄油比较特殊,直接食用或凉拌时使用初榨橄榄油,如果是用来炒菜或煎炸时,选择精炼橄榄油或混合橄榄油。
■最好少用:
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这些油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居家饮食最好不要使用这些油脂。另外,平时我们吃到的很多酥脆的点心都可能含有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因此,选择点心时应注意查看配料表。
■把握好量:
用量和存量都不宜太多
有一点需要提醒,食用油作为纯能量食品,过量食用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家用烹调油每人每日最好限制在25-30克(即家用的汤匙3汤匙左右)即可,不要摄入过量。
还应注意的是,食用油最好不要买大桶装的。尤其是家中备有和使用几种食用油时,因为油的种类增加,每一种油的使用量相应会减少。而开启后的食用油,更易氧化和变质。因此,选购的每种食用油都最好根据家庭实际用油量,选择中桶或小桶油,以一两个月内能用完为宜。此外,最好用小的油壶分装出食用油使用,并把原装油桶拧紧盖,放在避免阳光直射的阴凉处保存,避免其过快氧化而变质。
[责编:王思贤]
[来源:据家庭营养指南、健康时报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