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上的洗礼库都尔林业局赴陈巴尔虎旗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扑火战斗,又是一场绿色家园的保卫战。扑火队员们用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怀和新时期务林人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5月17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发生草原森林火,库都尔林业局按照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的指令,本着一片林、一家人、一个目标、一条心的理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派三支扑火队伍,共计人,赴陈旗支援,全力投入扑火战斗。历时10天的时间,扑火队员们经历了烈火的洗礼,艰苦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打火头、点烧隔离带、清理、守护等多项任务。
主动出击“、,呼叫,听到请回答。”年5月17日中午12:30分,库都尔林业局防火办电台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报告,陈旗境内发现火情,距离库都尔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大约30公里。”火光就是命令!接到报告后,库都尔林业局防火办立即通知附近的育林、原林、岩山三个单位靠前驻防的专业扑火队伍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出征。并随即向库都尔林业局森防指和管理局汇报情况。接到防火办的报告,库都尔林业局森防指成员在第一时间赶到防火指挥部。“报告,现在火场火势较大,西南风4-5级,正向我局方向快速蔓延!”告急!告急!防火有界,扑火无界。在接到管理局下达支援陈旗的指令后,库都尔林区森防指总指挥、林业局局长宫守实果断下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动出击,即刻驰援陈旗,全力扑救阻截。
13:20分,森防指常务副总指挥、林业局副局长冯广利带领名快速扑火队员向火场进发,同时命令三支靠前驻防的专业扑火队伍向火场快速集结。陈巴尔虎旗与库都尔林业局毗邻,交界线长达余公里。该地区属于一类火险区,是库都尔林业局重兵囤集,重点布防的高危火险区。时间追溯到30年前,年4月20日的一场大火,就是陈旗烧过来的过境火,在那次扑火战斗中,52名林业职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30年过去了,人们始终不会忘记历史的沉痛记忆······
下午16:30分左右,塔台再次报告,最近的火头距离边界线只有10多公里了!“森林资源是我们务林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我们决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宫守实说。17:00分,副局长孙亚林带队奔赴火场。18:30分,副局长王海英、宣传部部长鄂天真带队向火场开进。库都尔已向火场调派兵力人。科学决策沉寂在密林深处的塔站,面积不足40平方米,从距离局址50公里的岩山林场出发,到达这里还需要走4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
车流,人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焦炭味,气氛也有些紧张。虽然已经接近深夜23:00,但塔站内却灯火通明。火场指挥部就设立在这里。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宋德才、防火处副处长李涛、库都尔林业局局长宫守实等领导已经先期到达了这里。
狭小的指挥部里,几位指挥员面对桌上的地图,与几名手持GPS和对讲机的工作人员正在针对已经掌握的火场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战术。“东经°57′53″,北纬49°55′4.2″,这是切入点。”宋德才说。“所有专业扑火队员,全部轻装上阵,立即进入火场,全力扑灭明火。”宋德才随即下达命令。
23:30分刚过,先期到达集结在这里的库都尔林业局与乌尔其汗林业局两支快速扑火队轻装上阵,快速向10公里外的火场开进。塔站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远处偶尔能听到几声不知名的鸟鸣,仿佛在彷徨中寻找着昔日的家园。宁静只是暂时的。指挥部内,明亮的灯光透过玻璃窗射向森林。室内,指挥员们仍旧在继续分析和研究火情,几名工作人员还在与陆续增援的队伍以及投入火场的队伍进行联络,中转台和对讲机一直在响个不停······鏖战火魔
在火场上再次见到防火办副主任沈立福时,已经是18日下午两点了,沈立福说:“我们整整打了一宿火,从昨晚十一点开始打到今天中午十二点多,连续战斗了12个小时。期间,队员们只歇息了半个小时左右,昨天晚上到现在一口饭都没吃呢,队员们实在是太累了!”沈立福边说边用手指着横七竖八、满面炭黑躺在草地上酣睡的队员们。
这时,我们也看到了管理局防火处副处长李涛,他也与队员们一样,一直跋涉在火线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排兵布阵,一直都没有吃东西。见到送给养的队员时,他却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吃,有水吗?只想喝水。”从17日晚上11:00多开始,库都尔林业局快速扑火队就按照指挥部命令进入火场,开始灭火战斗。因为是专业快扑队,奔赴火场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火。所以,每名队员的标配就是一个军挎、一个水壶、一条毛巾。挎包内只能装下一个手电筒、一双鞋以及面包、火腿肠等少量的应急即食食品。同时,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以及油壶、点火器等扑火机具是队员们必须携带的。
火场区域多为次生林和林草结合部。在林地内,多为次生林,荆棘密布、凹凸不平,脚踝扭伤、鞋刮烂是常有的事儿。且火线跨过多个山头,有的山势陡峭,为扑火增加了难度。在草地沟塘内,看似平坦,实则多处是沼泽地带,草甸下冰水刺骨的寒冷也让队员们反复经受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和折磨。快扑队副队长徐雨凇介绍,队员们的鞋和裤腿这一宿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多名队员的鞋都刮烂了,有几个刮得严重的都无法再穿了,只能换一双。打了10多个小时的火,我们已经记不清跨过几个山头了,打到现在,最起码走了有20多公里了。有很多队员脚上都磨出了水泡,最多的有9个泡。
18日早上7:30分,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苦鏖战,快扑队与鄂温克森警大队会合交接,管理局负责的火场北线全线合围。
“这一宿,快扑队进度很快。由于火线长,后续队伍还未能及时跟进,快扑队员们打完火后,一边坚守火线,一边向火场纵深扑打清理,直到后续队伍跟进后接管。”副局长冯广利由于长时间巡回于火线,脚底磨出了两个水泡,他“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声音有些沙哑。第一夜,在危急关头,库都尔林业局快速扑火队承担着打火头的艰巨重任,并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就是这支刚刚凯旋于支援毕拉河北大河林场“5·02”大火扑救的英雄队伍,休整了刚好一周的时间,又投入到支援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火场的扑火战斗中。他们平均年龄47岁,最大的55岁。年龄偏大是这支队伍的劣势,但极强的战斗力却凸显了他们的优势。沈立福说,尽管这支队伍年龄老化,但经验丰富,战斗力都不差。在连续12个多小时的灭火战斗中,他们始终冲在最前线,没有一个人掉队。
52岁的队员杨春喜,主动请缨要求上火场;快扑队队长姚子文,年因病大手术,已不再适合上火场;贮木场副主任李增杰,在毕拉河火场由于着凉导致下肢浮肿;葛照辉的家中老人有病,不得不委托他人照顾;中队长于洋,来不及多抱一抱刚刚出生的孩子;一号灭火机手冯斌腰间盘突出,在扑打火头的关键时候却从不让步……太多太多的牵挂……然而,面对火情,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选择。这是一支肩负光荣使命的英雄队伍,这是一群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松涛激荡战士豪情,林海见证赤胆忠心。他们,是新时期最美务林人;他们,有一个光荣的称号——森林卫士。
18日,天气高温,风力6-7级。如果不是有效控制了火情,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不是及时扑灭明火,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大兴安岭林区将岌岌可危。如果……坚守火场与快扑队一样,库都尔林业局其他基干扑火队伍在17日晚进入火场后,及时跟进快扑队,负责扑打余火,并清理守护火场。由于火场面积大,多处火烧迹地内还存在大量明火及倒木在残烧。队员们丝毫不敢懈怠,清打结合,全力投入战斗。“我们17号晚上到火场后,就跟着快扑队了。他们打完我们就清,火场内明火较多,我们一直在打,打了一宿了,谁都没有睡觉,而且都是轻装上阵,背包行囊都没带。你看,现在还有一些烟点和倒木在着呢。”原林林场工会主席杨金亮说。5月19日凌晨,指挥部下达以火攻火、点烧防火隔离带的命令。库都尔林业局在近5公里的防线上严密部署,主动出击,快速跟进,清打结合,严守防线。
“清理和看守火场并不容易。每天早晚温度低倒没事,一到中午11点钟之后,温度高了,起来风了,火烧迹地内就会开始出现烟点。所以,必须要及时处理,死看死守,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的要求。”副局长王海英介绍说。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凉”。这是扑火队员们一句精辟的总结,也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状态。虽然林区已进入五月份,但早晚温差大,睡觉、御寒就都成了问题。在休息间隙,小九亚林场职工李广生正在往自己防潮垫下塞满了厚厚的树叶。李广生说:“别看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一到晚上就冷了,温度都能降到零下。地上植被看着是干的,下面有些地方还都是冰呢,太冷了!每天早上三点多钟肯定冻醒,根本就没法睡着觉。”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又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也着实让队员们产生了一些不适。小九亚林场副主任石国军嘴唇多处出现裂口,他不停地用湿毛巾去浸润,以缓解干裂的疼痛。石国军说:“鼻子里也干,都破了,还不敢抠,一抠都带血。”他继续说:“要说条件艰苦倒没什么,安全也是个大问题。扑火的同时我们还要防御另外的‘敌人’,也就是蜱,我们林区人常说的‘草爬子’,这几天听说就有好几个队员被咬了。而且,在清理火场时倒木较多,我们必须时刻小心注意。”“我们这个防区内倒木特别多,所以我在这一段儿就多布了一些兵力,随时进行扑打和清理,现在基本差不多了。”副局长孙亚林介绍说。保障有力后方,无烟的“战场”。从5月17日队伍奔赴火场前线的连续几天里,库都尔林业局防火办指挥部的会议室和调度室每天深夜依旧灯火通明,党委书记田占军以及留守的森防指成员24小时坚守在这里,有序指挥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紧急调运的枚灭火弹装上车没有,一定要做好安全保卫。”“割灌机,圆、扁锉等火场急需的工具都落实了吗?”“馒头能不能蒸完,早上送给养的人员,安排了吗?”“油槽车现在走到哪里了?”……已是凌晨一点多了,田占军和部分森防指成员们还在指挥部内逐项地安排工作。前方激战犹酣。家里,还有更多的人在为前方提供保障服务。林业局防火办主任杨忠智始终坚守在林业局防火办,两天两夜没合眼,与一线人员相比,尽管少去了体力消耗,但工作时间却改为了24小时不间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大到传达前指作战指令,小到为增援队伍派向导引路,对讲机里传出的声音,每一项都不容懈怠。特别是头一天晚上,山上山下电台响了一宿。”杨忠智说。
库都尔林业局承担了火场多人的给养保障,林业局机关和防火办机关人员在一天一夜里,就蒸了多斤馒头。
18日,库都尔森林公安局局长史晓兵带领10名干警深入火场一线,同时准备了由名干警组成的扑火队伍,随时待命赶赴火场,并安排警力在岩山、育林火场公路沿线以及空中运输森警部队做好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
库都尔森林公安局派出一台消防车坚守在火场指挥部,为各支队伍巡回送水,极大地缓解了队员们吃水的难题。库都尔镇镇长李宝忠连续几天坚守在林业局森防指,适时提供保障服务。
中国电信应急通讯车于17日夜就赶到了前指,提供通讯保障。
特尼河农场场长杜增友带队,调来10台五铧犁大马力农用车,对原有生土隔离带进行清理拓宽。火场附近的农场,派来农用车帮助拖拽陷入泥泞的扑火运兵车。牙克石交警队在沿途疏导交通,解决拥堵问题,确保畅通。海拉尔工务段、供电所主动询问情况,以提供便利……
傍晚,我们跟随塔站防火瞭望员马立军爬上24米高的瞭望塔台。马立军在这里工作已有30多年了,塔台共4名瞭望员,本是轮休工作制,几日里,他们都全天候守在这里。
站在高高的塔台上,莽莽绿色林海尽收眼底,层峦叠嶂,气势恢弘,落日的余晖洒向广袤的林海,绚丽的彩霞映红了天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鄂天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