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打造导师团队,实现
四月的杭州,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而在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修理车间里,却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年4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汽修专业公开课在这里进行,杭州市“杭州工匠”江海荣大师与浙江省技术能手金涛老师一起为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通用品线班的学生授课。一旁,观摩授课的教师们格外认真,不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这是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教师集群发展的第三次活动。近年来,学校依托校企深入融合的企业学区群应用机制,加速打造“1+1+1+X”导师团队,并积极开展校际教师团队集群化建设,实现了教师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
打造企业学区群,校企深度融合真落地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主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是首批国家级示范专业、浙江省品牌专业,引领着浙江省中职汽车专业的发展。为此,学校非常重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把实训课堂“搬到”企业车间,设置相对固定的“企业学区工位”,并在工位上张贴明显标志。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师傅主导不同的项目内容,在相应的“企业学区工位”开展生产实践体验,其流程项目包含“温知识、识项目、学操作、强技能、做成果、有反馈”六个环节,让企业为学校的实训教学提供场地与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零距离接触。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金宏认为,近距离体验企业真实的操作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师、企业导师身上热爱汽修的初心、事必求真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通过大师、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并在教学中采用顾客送修的真实故障车实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零失误”与“一次修复率”的意识,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教育上。
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认为,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企业学区课程基于校企双方的育人双主体地位,将课程标准、重构工作导向、“理虚实一体化”的实训课堂、真实企业环境、情景化案例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双师考核评价体系六个方面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了学校、课程与课堂的变革,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学校已经在浙江申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浙江瑞泰汽车有限公司建设三个企业学区试点,企业每月都会组织1-2周的专项实操教学,形成了一批实训内容涵盖汽车维修、钣金油漆、汽车美容装潢等项目的企业学区群。截止年底,学校已和家杭城汽车维修企业和杭州地铁集团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落实专业核心素养,打造双师型校企导师团队
打开汽车发动机舱的制动液油壶盖时,要先将周围清洁干净,以免杂物进入;在倒入时,为了保持清洁,要将抹布垫在油壶下方;制动液加到最满位置,但要注意不要溢……授课时的江海荣大师态度格外认真,他严谨专业及干净利落的操作手法,不仅让学生心悦诚服,也让在场的老师们领略到了大师身上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在协助江海荣大师授课的同时,金涛老师也在一旁担任管理的角色。只见他一边给学生分组,一边还能及时记录江大师讲解的要点。在他的协调与主导下,课堂流程有条不紊,显得井然有序。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祁长伟介绍,企业学区群试点班级由一位行政班主任管理,再由企业的技术总监担任企业班主任,分别在三个企业学区开展教学。“学操作”环节采用双师共导的形式,不同项目由不同的企业导师进行主讲,并由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主导。而“强技能”与“做成果”环节属于平行授课,考虑到企业存在周期性的忙碌时段与空闲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由企业导师带领,在工位进行顶岗练习,另一组由学校专业教师带领,依托信息化的设备与手段,在理论教室进行流程的重构与温习。如此一来,行政班主任、企业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便共同形成了“1+1+1+X”的企业学区群管理师资团队。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形成了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讲学团两支队伍组成的双师型校企导师团队。
一方面,双师型校企导师团队的形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来源于一线企业的实操经验、管理经验及文化影响,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生产一线的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导师在深度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培训教学能力。双师型校企导师团队分工明确,使得校企教师员工能够各司其职,无论是企业师傅,还是学校老师,都能通过互通互融互学,从而走向双师融合。
构建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集群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观摩这堂企业学区公开课的40余位老师来自杭州地区不同的中职学校。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与各方联手,面向杭州交通职高教育集团内的多所学校、多个专业,依托俞艳名师乡村工作室、姚翔名师乡村工作室、阙广武名师乡村工作室、高建平名教学团队、俞艳名教学团队等教师团队,建立起了涵盖教育教学,注重教育教学团队培养的集群式发展平台。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注重培育名教育教学团队,依托教师的集群式交流平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线。
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品质的基础和保障。教师集群式的发展降低了研训体系重心,研训模式由原来的教研室统一组织变成群内学校统一组织,有效提高了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现在教师培养上的精准发力。基于自身的团队建设过程,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围绕团队建设目标,凭借着自身团队优势,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平台共用、交流互助、相互促进等异质同构,同质互补,破解年龄不均衡、学习经验背景不均衡、专业间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团队成员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
这场企业学区课程的实践研究推进会,不仅让参与的教师领会到如何使专业核心素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落地,更促进了名师工作室与名教学团队的互相交流,让团队成员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就教师如何利用集群优势、抱团成长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发展之基,是学校的生命线。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积极推进教师集群式发展,集聚优秀师资,共同探寻师资培养成长机制和路径。通过定期的集群发展活动,实现了职教专业师资的集群发展,探索了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实践经验。
文字记者:张贺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