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得吗蓬安人榨油的那些事
对于传统的“自榨油”,蓬安人多是喜好的。
用蓬安人的话说,这种“自己榨的油更纯也更香”。也因为这样,蓬安的家庭中,大多炒菜用油都是自榨油,又因为蓬安盛产油菜籽,所以蓬安人的家庭中,炒菜最不可或缺的,一定是菜籽油。
蓬安人“走人户”时,也常常以自己榨的菜籽油作为随手礼,这样的“土特产”,就是最好的礼物之一了。
在许多蓬安人儿时的记忆中,跟着大人去榨油坊榨油,也是难忘的回忆。
也因为这样,榨油坊飘散出新鲜菜籽油的香味,吸引了小妆和蔓蔓的注意。
这是城南的一家榨油坊。
11月底的蓬安,冬日的上午,天气很冷,榨油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样子。来榨油的人们挤满了榨油坊的每个角落,心里默记着自己排队的序列,按榨油的每一个步骤挪动自己的麻袋或背篓。
自榨油的每一个步骤,前来榨油的人们大多轻车熟路了。
炒制的火候很重要,这是出油和出味的关键。也因为这样,油坊里的榨油师傅会一边炒制一边用手去感受菜籽的温度,或者干脆抓几颗菜籽到嘴里,尝一尝。但现在许多榨油坊都用机器炒制了,这一步也就简化了。
菜籽炒制完毕,稍微凉一凉,接下来就可以榨油了。榨油的次数根据菜籽的差别和榨油坊里榨油机的不同,也是有差别的。但,不管是一次就全部出油,或者许多经过“两榨”甚至“三榨”,蓬安有经验的榨油师傅们用手捻一捻油枯大多就能判断了。
随着亮闪闪的菜籽油从机器中流淌出来,榨油也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前来榨油的人们自己去处理了,其中对油枯的处理,一般来说,是晾凉和捻碎两个步骤。油枯,也就是出油后的油菜籽壳等杂质,这个闻起来非常香,但不要以为这就是废物了哦,用来做鱼饲料非常好,用来做肥料种菜也很好。通常很多养殖户会过来收的,也可以直接卖给榨油厂老板。
与处理油枯同步进行的,就是装油了。
蓬安人榨油大多会自带“油壶”,说是油壶,其实也可能是酒瓶、矿泉水瓶、塑料瓶......勤俭节约的蓬安人把生活中用剩下的瓶子存起来,就是盛放菜籽油的容器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蓬安人对于食材和佐料的选择越来越讲究,也因为这样,蓬安人对于自榨油的喜好,更是有增无减。因为,对于蓬安人而言,用本地产的菜籽,运送到榨油坊,又看着菜籽油一步步榨取出来,这样的“原始”操作,就是最值得信赖,也是最好的油了。
你记得这种榨油坊吗?
你有多久没有去榨油坊榨油了?
留言,把你的回忆与我们分享吧!
全媒体记者:汪小妆、蔓蔓
责编:叶落无声
审核:郑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