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杀戮者,一战时期的典型重机枪

“完全听不见德国机枪的声音,在我的视线里,高地人的队伍在无声无息也不知从何而来的死亡打击下割裂稀疏,此诚恐怖至极。”——年4月阿拉斯战役,理查德·巴雷特·塔尔博特·凯利中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机枪的黄金时代。配备重型枪架,具备持续射击能力的重机枪在防御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战争形态随之改变。一战之后即不会再有军官挥舞着指挥杖站在前列,带着整个团队以密集队形慢步走向敌方阵地。而纵横欧亚大陆数千年的长矛骑兵更是在短短数年内失去了存在价值,传统游牧民族除了能歌善舞外别无他路可走。

一战时期的机枪并非原始形态的武器,自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在年申请其专利以来,众多枪械设计师如被醍醐灌顶,新的设计层出不穷。作为以内能源驱动并能可靠自动循环的武器,机枪内部结构必须精巧,实际上很多设计之所以失败恰是因为过于复杂精巧。

与一般的印象不同,当时的机枪持续射击能力并不好。即使是水冷式重机枪,几分钟的高速射击后也会出现水套和机匣破裂、卡弹、撞针折断等故障。比如以可靠性高闻名的维克斯机枪,其极限是以最高射速不停顿射击半分钟(发射发弹)。这并非结构上的问题,因为其基本设计还会活跃数十年,大概和材料与工艺水平关系更大。

一战刚开始时,各国装备的机枪普遍不多,除了军队的陈腐上层对新式武器的保守看法外,还有就是经济性上的问题。首先子弹消耗惊人,其次机枪本身也很昂贵,当时一挺机枪的采购价格大致相当于80支步枪,依型号不同上下浮动。但参战之后机枪采购量大增,如年时,美国陆军一个团仅装备4挺机枪,到年时已装备挺之多。

由于机枪可靠性不佳,各国往往将其集中编组使用,以保证持续作战能力,因此很快出现了营和团编制的机枪部队。年后超越射击普遍应用,机枪开始以间瞄打击敌方深远目标,战争末期更引入了测距机和光学瞄准设备,机枪部队很多时候以炮兵方式作战。但是一战结束后,密集步兵群在战场上消失,这些大编制机枪部队也随之消亡,机枪仍以小编制配属步兵分队作战。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些一战时期典型的重机枪,这些曾经主宰战场的杀戮者。

1、Maximgun

一战中最著名的机枪就是马克沁水冷式机枪,德、英、俄三国主力机枪都是马克沁,但细论之下德国是史宾道,英国是维克斯,俄国是PM,都是各国自产的改进型号,真正原厂或原型仿制的马克沁数量相对较少。

最初的马克沁原型枪相当之轻,枪身11.8千克加枪架6.8千克。但这支枪持续射击的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强化了结构,加装水冷套筒和重型枪架后遂形成水冷式重机枪的标准外形,当然重量也大大增加。

马克沁的公司是钢铁商人爱德华·维克斯投资建立,并由其子阿尔伯特·维克斯任董事长。后与竞争对手瑞典诺登菲尔德公司合并,最后被维克斯公司收购。至年维克斯机枪投产,即再无原厂马克沁机枪一说,但原版设计还在其他国家生产过一段时间。

阿根廷采购的年型马克沁

美国采购的年型马克沁

2、Maschinengewehr08

德制MG08是一战马克沁中名号最响的一型,以在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屠戮英国步兵闻名,据说当日英军伤亡6万人,其中90%是机枪造成的。德国自年起开始按许可证生产马克沁机枪,最初的型号称为MG01,后续改进型即为MG08。因初期主要在Spandau兵工厂生产,往往被称为史宾道机枪。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对机枪更为重视,开战时即装备了一万二千挺,战争中很快膨胀到十万挺,德国战争后期生产的步枪子弹90%被机枪消耗。

MG08的理论射速由标准马克沁的发/分降低到—发/分,以尽量提高射击持续性,但是在连续射击后水套仍可能因升温破裂。据说索姆河战役时德国机枪因长时间射击蒸汽喷射,不少机枪手胳膊上的皮被烫得一条条挂下。所以传说中德国机枪手对英国步兵高喊让他们回去也许是真的,那些步兵只需要吃一发枪子就一了百了,而这些机枪手却在受活罪。

MG08枪身和枪架合计65千克,灌上水再增加4千克,因此战争后期产生了一些轻量化的版本。

一个MG08机枪组

3、VickersMarkI

年维克斯公司收购马克沁后,阿尔伯特·维克斯对马克沁的设计进行改进,推出了维克斯机枪。年该枪被英国军队正式采用,此后56年时间都是英军标准重机枪。

与马克沁的原始设计相比,维克斯机枪减小了机匣的尺寸和重量,用合金材料强化部件,并安装了枪口增压器。该枪理论射速—发/分,水套装水7.5品脱,射击三分钟后进入沸腾状态,因此配置了胶管连接的蒸汽冷凝桶。

维克斯机枪是同类设计中可靠性最高的一种,堪称致命武器。年8月,第机枪连以10挺维克斯连续射击12小时,每支枪平均发射了10万发子弹。

年7月索姆河战役中的维克斯机枪手,注意射手穿着带肩垫的背心,以便背负灼热的枪筒转移

4、PulemetMaksimaObrazetsModel

这个冗长的名字大致就是年型马克沁机枪之意,一般称为PM即可。俄罗斯于年向维克斯公司购买了马克沁机枪生产许可,最初的型号称为PM。PM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水套和其他青铜零件改为钢制,其枪身重量比维克斯重30%左右。此外该枪还修改了瞄具,加装了枪口增压器和蒸汽冷凝管。

该枪的最大特色是使用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一战时期的轮式枪架带额外支腿,可以方便转换为三脚架状态,有的还有枪手坐凳和光学瞄具安装座。俄国人的一大创举是在马车上安装机枪,这种被称为“搭枪卡”(Тачанка)的设计在内战时期堪称传统骑兵的克星。

三脚架状态的PM

四马牵引的搭枪卡模型

PM射速发/分,能胜任恶劣条件下的操作。其改进型在苏联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在波兰和芬兰也产生了衍生型号。

5、SchwarzloseM.7/12

奥匈帝国在军队中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但出于民族自尊心的考虑始终希望拥有自己的设计。最初他们着力的是斯柯达生产的一系列机枪,但是相当不成功。年奥匈帝国开始生产普鲁士设计师安德烈亚斯·施瓦茨洛泽研制的机枪,最开始的型号为M.5,年的改进型M.7/12是最终的完善版本。

施瓦茨洛泽机枪生产后迅速取代了斯柯达机枪,据说其后膛采用非闭锁结构,必须使用短枪管以快速释放压力。该枪的主要缺陷是枪管短导致子弹初速较低,因此不如马克沁系列有效,同时枪口焰非常明显,容易暴露射击位置。

施瓦茨洛泽机枪名气不如同期的其他水冷式机枪,但重量较轻,生产也较为容易,直到二战时期仍在荷兰、希腊和匈牙利军队中使用。

在沃里尼亚作战的奥匈帝国波兰军团第二旅

7、PerinoModel

意大利在购入马克沁机枪后,出于民族自尊开始设计自己的机枪。意大利军官朱塞佩·佩里诺于年推出第一个设计,年与雷韦利的设计进行了对比测试,未分胜负。但年战争爆发时该枪尚在试验中,而菲亚特-雷韦利可立即投产,该枪遂停止发展,仅以佩里诺型的名义生产了挺。

佩里诺型使用类似法制哈乞开斯机枪的20发保弹板供弹,每5条保弹板放入一个弹箱,依靠重力下落补充。

佩里诺的供弹结构,照片中其实安装了7个保弹板

8、FIAT-RevelliModello

菲亚特-雷韦利型是一战时期意大利军队的标准机枪,该枪由贝瑟尔·阿比埃尔·雷韦利设计,虽然外形很类似马克沁,但内部结构不同。

菲亚特-雷韦利重量比同期的马克沁系机枪轻,但其发射的6.5毫米弹威力较小,理论射速也只有至发/分,火力显得不足。该枪使用独特的50发或发弹箱供弹,每个弹箱的隔间中插入5发子弹的桥夹,由于子弹暴露在外,所以有个油壶在供弹时为每发弹上油。这种插入桥夹的结构补弹颇为繁琐,并且又不能使用步枪的标准6发桥夹,这笔额外开销也令意大利军队难以承受。

菲亚特-雷韦利的发展型为菲亚特-雷韦利,改为气冷式结构,弹链供弹。两个型号都在二战中使用。

蒙特格拉帕战役中在制高点射击的意大利机枪组

菲亚特-雷韦利所用的弹箱,可与上张照片对照

9、MColt–Browningmachinegun

柯尔特-勃朗宁型机枪是美军正式采用的第一挺机枪,装备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该枪源于年约翰·勃朗宁和马修·S·勃朗宁的设计,采用导气式原理,气冷结构。火药气体通过活塞推动一个杠杆,完成退出弹壳和填入子弹的操作,这其实是此前一度流行的杠杆式步枪的原理。

柯尔特-勃朗宁型机枪射速—发/分,使用弹链供弹。该枪的杠杆在射击时会从枪身下方伸出工作,因此离地面必须保持8英寸以上的距离,在使用低姿三脚架射击时要非常注意。如果离地过近,杠杆就会在运动中深入土中,因此该枪得到个“土豆挖掘机”的绰号。

美国陆军从未正式装备柯尔特-勃朗宁,一战爆发后该枪被认为已经过时,但该枪特别是马林公司接手生产的马林型仍大量提供加拿大和俄国等国军队使用。

注意枪身下伸出的杠杆

10、MBrowningmachinegun

著名的勃朗宁水冷机枪是约翰·摩西·布朗宁的作品,其最初设计起源于年,但屡次申请专利不成也不被军队采纳。及至年美军参战,突然发现极度缺乏机枪,不得不临时购买法国哈乞开斯,此时才重新捡回这个设计投入生产。

虽然外形相似,但勃朗宁机枪与马克沁和维克斯机枪结构不同。该枪射速发/分,可承受长时间射击,性能相当可靠。该枪包含三脚架、水罐和发子弹的总重为46千克,也比马克沁系更为轻便。

水冷式勃朗宁一直使用到越战时期。

设计师的儿子瓦尔莫·勃朗宁演示M型

11、St.tienneMle

圣艾蒂安机枪是一战爆发时法国军队的标准机枪。当时为了民族自尊,法国人不能选择马克沁;为了保证主战武器由国家工厂生产,他们也不能选择成熟的哈乞开斯。而为了避免侵犯这两种优秀型号的专利,圣艾蒂安的结构毫无必要的复杂。

圣艾蒂安机枪使用24发或30发保弹板供弹,年后增加使用发帆布弹带的能力。射速可在8至发/分之间调节。

该枪在实战环境中可靠性极差,且难以维护,法军被迫大量采购哈乞开斯机枪后,圣艾蒂安机枪大多转为高射武器。

年德国皇家巴伐利亚第21步兵团的机枪组,枪是缴来的

12、HotchkissMlemachinegun

哈乞开斯(也译为霍奇基斯)型是一战时期最优秀的气冷式重机枪。年哈乞开斯购买了奥匈帝国骑兵军官冯·奥德科莱克男爵设计的导气式结构专利,由美国设计师劳伦斯·V·贝内特对其进行改进并设计了枪管气冷结构,从而产生了一挺高效且可靠的气冷式机枪。

该枪从最初的型开始经历多个型号,基本设计变化都不大,使用24发或30发金属保弹板供弹。最后的型号型改进了供弹结构,可以使用3发保弹板连接而成的发半刚性弹链供弹。

直到年哈乞开斯才被确定为法军的标准机枪,但此前该枪已在战场上打出了名气,凡尔登战役中某阵地上的两挺哈乞开斯抵挡德军十天之久,发射了十五万发子弹。

哈乞开斯型,该枪外形和结构变化不大

年训练中的哈乞开斯型

13、三八式機関銃

日本在年购买了法制哈乞开斯型生产许可证,但将口径改为6.5毫米,使用30发金属保弹板供弹,这个型号被称为保式机关炮。日俄战争后日本针对其缺陷,由南部麒次郎进行改进,新的型号于年正式列装,命名为三八式机关枪。

三八式机关枪全枪重55.5千克,射速按射手熟练程度不同在至发/分之间变化。该枪参加了日本进攻德占青岛的战斗。

侵华日军使用的三八式重机枪

14、三年式機関銃

三年式重机枪是三八式的进一步改进,该枪的精度和可靠性均大为提高,年正式列装。南部麒次郎因设计该枪获颁勋二等瑞宝章和工学博士学位,一举成名。

三年式全重55千克,射速每分钟发。该枪虽然在一战期间生产,但首次参战是年协约国入侵西伯利亚的干涉行动。该枪在侵华战争初期是日本陆军主力重机枪。

使用三年式重机枪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

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介绍相对较少,资料中也不乏矛盾和含混的地方,所以这里罗列的也只是较为有名的型号。

本文所言的机枪,均指使用内部火药动力循环的自动武器,不涉及加特林、诺登飞之类;且均为步兵武器,不涉及航空武器;另外文中所言的重机枪,按现在分类应称为中型机枪,但当时的人如果不是穿越者,那肯定是不知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