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会被教科书删除专家
众所周知,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往往少不了背诵和理解古代的汉语诗词,古人一般会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通过暗喻来告诉世人一些道理,例如今天咱们要讲到的《卖油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学时代相信大家都读过《卖油翁》,欧阳修通过寥寥数笔便将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故事开头讲述了陈尧咨箭术高超,每次射箭都是十拿九稳,因此所有看到他射箭的人都是对他赞不绝口,陈尧咨心里听了也很得意。直到后来有一个卖油的老翁看到陈尧咨的准头后,就浅笑了一声没有说话,这一幕让陈尧咨心里极不舒服,所以他便质问这个老者,老人家没有说话,直接在油壶口子上放置了一枚钱币,这古代的钱币都是外圆内方,口子极小,而老翁却能在高处将油穿过铜钱的孔,倒进油壶之中,大家都惊叹他精妙的技艺,老人笑道: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这个故事要告诉世人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不过大家所不了解的是,这篇文章并非是原版,它是经过一些删减的,被删减的正是文章中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它又为何会被删减掉呢?其实这句话里面一共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是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庖丁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厨师,相当擅长解剖牛,当时庖丁为文惠王解剖牛,文惠王直接被他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庖丁解释自己刚解牛时,看到的只是一头牛,但三年后却能看到牛体内的筋骨,这个典故其实就是告诉世人要反复实践才能找到规律,方能得心应手,说白了坚持到底才能成功。而到了轮扁斫轮这,讲述的就是另外一个道理了,轮扁很擅长做车轮的手艺,他因为精湛的技艺被齐桓公叫了去,他也告诉齐桓公自己是通过一步步实践才有了现在的技艺,但齐桓公只知道读书,他便说了一句: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啥意思呢?意思是圣人已经死了,你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一些糟粕而已,其实轮扁是想告诫齐桓公要亲自身体力行去实践才能有所成就,不要光一味的死读书,被前人留下的思想所禁锢住。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可也非常容易令人误解为读书无用,既然古人留下的都是糟粕,何不舍弃呢?反正也无用,想到这编写教材的人思索再三后,还是将《卖油翁》最后一句删除了,毕竟是七年级的教材,这时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为了不产生误导作用,还是删除的好。其实哪怕是步入社会了,许多人也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比如说一位父亲好不容易供自己儿子读上了大学,他认为这大学四年时间完全可以挣个几十万,没有必要去读书,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学生涯即便你没有学到很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文化素养却是伴随着一生,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上一篇文章: 教科书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话这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