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点亮鱼水情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胡志中)长征时期,马灯虽然普通,却可以照亮红军的长征路、遵义的会议桌。在湖南城步县丹口镇下团居委会“新铺里农家乐”主人杨光清家中,就有这样一盏马灯,已经被珍藏85年。
年秋,湘江战役后,红六军团西征,从广西进入城步。9月11日,该军团担任后卫的17师51团3营在丹口下团村莲花桥一带,与国民党保安部队发生激战。红军以少胜多,击溃敌人,并继续西进。途经下团村杨锡成、吴老福(杨光清的爷爷和奶奶)开的“伙铺”时,稍作停顿。
“我家里是过去的古驿站,在这里有吃的、有住的,我奶奶还是一个苗医,枪伤、刀伤、跌打损伤、烫伤,一般的病都能治。”当时34岁的吴老福看到几位红军伤员急需治疗,就用苗药为他们处理伤口,“妈妈帮助红军用盐水清洗伤口,奶奶上山采草药,捣烂之后,为红军治病。”
两天之后红军要前去通道转兵。临行前,营长周仁杰非常感谢吴老福一家,在她拒收银元的情况下,将这盏马灯送给了她。“奶奶说红军首长对她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现在依然很穷,身上没有一块铜板和一粒粮食。你为我们红军抢救伤病员,我们非常感谢,无以回报,部队里最值钱的就是这盏马灯,我把它送给您,一作酬谢,二作纪念。”
图为杨光清为记者讲述关于马灯的故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胡志中摄
自此,这盏马灯便成为红军艰苦经历的一个见证,也留下了红军尊重百姓的一段佳话。
马灯虽然锈迹斑斑,但保存较为完整。玻璃罩正面凸印马灯商标图案,图案下方有“美最时”3个字。底座镌刻着汉字“大茂行”和英文大写“MADEINCHINA”(中国制造);玻璃罩上方的金属盖镌刻有英文字母“DAHMOW”。因年代久远,玻璃罩有2条裂痕,油壶盖已丢失。
据了解,“美最时”马灯是当年德国制造商在我国青岛制造,民国时期普遍配备于军队。据载,当时这种制造精美的马灯,在当时售价不菲。
图为杨光清为记者讲述关于马灯的故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胡志中摄
如今,杨光清总是会向前去参观的游客介绍,马灯是红军长征过丹口时送给他奶奶的,家里一直把它看做是最贵重的宝贝,“它是我们的传家、镇宅之宝,我还要继续保存下去,将红军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