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准一中那些老物件儿准格尔旗发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准一中铁大门
曾经的准一中办公室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是准格尔旗建校最早、历史最久、曾经是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学。其最初是年附设在杨家湾蒙古完小的两个“戴帽子”初中班,当时有学生80多名。他们成为准一中的前身雏形。
原准一中大门,后来成了一中印刷厂大门
准一中原体育场俯瞰效果图
准一中原部分老领导老教师合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准一中教学生活区鸟瞰图
准一中原教室遗存
准一中学首届初二班毕业师生合影
年,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决定在沙圪堵正式成立准旗一中,撤消原蒙古完小两个初中班,年初筹备建校,10月份竣工,建成砖木结构教室4个,砖坯结构学生寝室6排,砖坯结构教师办公室一排,砖坯结构厨房6间,新建房舍总面积.54平方米。当年秋季招生两个班,连同杨家湾移来的两个初中班共4个班,共有学生名。
次年,全校师生在沙蒿丛生、野兔出没的荒梁上,用铁锹开辟了百亩菜园,百亩杂粮地,改善师生伙食,并购置车辆,解决了烧煤困难。养羊、打井,为校田解决了水肥。同时白手起家,创办了印刷厂、砖厂。
准一中校园现仅有的原校果园唯一遗存——李子树
校园一景——原办公室门面局部
这是一处令人浮想联翩的地方……
行政办公室旧址告示牌
上世纪九十年代准一中原部分老领导老教师合影
校史博物馆一角
准一中校史博物馆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原准一中礼堂,是平房年代里鹤立鸡群的王者,在近三十年的岁月长河中,曾经是准一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在准一中以及沙圪堵老一代人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关于它的故事传说,可以写一本书。已逾半个世纪了,年重新装修改造成为校史博物馆,此乃具有远见卓识之举,一中幸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准一中校史博物馆内景
准一中教师办公室使用过的挂钟
准一中仪仗队曾经穿戴的队服
高音喇叭与大鼓
校医室使用过的药箱,量杯等
印刷厂使用过的印刷机器
六十五年来,斗转星移,准一中的“老物件儿”浩如烟海,本篇展示的仅仅是沧海一粟,也许还有更多有价值的文物级别的老物件儿在岁月的长河中散轶,笔者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准一中师生能够史海钩沉,打捞记忆的碎片,发挥老物件儿认识、资政、教育、审美的作用。
师生们使用过的毛毡、毛嘎蹬、毛毯、布鞋……
准一中铁大门、炕席……
准一中后勤伙房使用过的油篓、油壶、斗……
准一中农场、果园使用过的劳动工具
军棋、围棋、理发推子、剪子、篦子、梳子……
校服
今年是准一中建校六十五周年,六十五年来,准一中风雨兼程,教育教学历经坎坷曲折,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也步入过低谷。壮怀激烈,屡挫愈奋。一中师生披肝沥胆,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砥砺奋进,坚持不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印刷厂使用的活字铅字字模
老师们使用过的手推油印机
建校三十年来,老师们的习题、试卷,学校简报、校刊皆需用铁笔刻写蜡版、然后使用这样的手推油印机印刷,最后分发给学生。
满满的回忆~~
油印机印刷的习题与纸皮、塑料皮笔记本
年高中19、20、21班毕业之际的人民日报
还有很多四五十年前的旧报纸
笔者虽然没有准一中的毕业文凭,但对准一中并不陌生,笔者的小学初中同学,是准一中19~21班的学生。小时候,笔者曾多次到一中礼堂开会、听报告。在沙一小上学时,有一年维修教室,我还在一中大院的教室里上过一个时期课。准一中广袤的校园,曾经布满我的脚印。
有些东西注定偶然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将它遗忘。
准一中农场使用过的手扶拖拉机
教学办公用品
左下方那个长方形木框的物件叫石板,旧时供专用的石笔在上面练习写字习题,可以擦拭干净后反复使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准一中美女同学,背景是学生宿舍
收录机
70年代准一中在操场米环形跑道举办田径运动会
人过的年多了,容易念旧。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候有多么美好,而是那个时候,我们还年轻。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与成长有关的物件,与经历有关的伴随,与记忆有关的交集,总能给人留下铭心刻骨的记忆。尽管它已经成为过去时,对我们毕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还会积淀传承,升华成为独特的校园文化。
示波器等
一中原图书馆书架书籍
一中原图书馆书架书籍
上音乐课使用的脚踏琴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准格尔中小学普遍使用过的乐器。
学校使用过的电器
浓缩了岁月的事物,总是厚重的让人沉思,让人难以忘怀,因为通过这些老物件,能折射过去发生的事,以及那些年代里的故事……过往成了一种慰藉,一种缅怀,往米年会以一种文化的承载,烙印在心坎上。
总有一些老物件伴随着我们成长,承载了我们的悲欢离合,人生际遇。
留声机
那年那月毕业前夕的老师留言
煤油灯与铃铛,准一中建校初期必备用品
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沙圪堵电厂自行发电,晚十点就停电了。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就寝铃声,都得用这些物件。
生物课所用人体骨骼标本
那年那月的同学毕业留言
准一中“红三团”使用过的文件柜
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迭,一件件曾经的必需品,如今都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成为了无人问津的闲置品,落满了灰尘,长满了岁月的锈迹,更多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用”不等于“没用”,司母戊大方鼎不再用,但它价值连城。
办公桌椅,煤油灯,墨水瓶……
没有电的年代,老师们夜晚备课、批改作业时的标配。
、年准一中学生学籍卡
中共中央文件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1号文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旗委、政府文件,都是油印件。
年学生通知书合订本
毛泽东选集,毛主席像章,红卫兵袖章等
准一中是一本厚书
你我她他就是
它的读者
打开它
就是打开一段时光之旅
多少人和它的故事
将次第展开
满满的都是爱
和无尽的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准一中礼堂东侧莘莘学子
算盘
珠算口诀还有多少人记得?还在使用的人少之又少了吧。
饭盒、搪瓷钵、军用水壶等,住校生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后勤办公桌与坛、算盘、托盘等物
学生大灶使用过的蒸笼
雕花木柜
如果准一中是一本书
它会记下
所有一中人的故事
沙镇之南校园广袤
日月交响心恒梦长
它是三代准格尔
莘莘学子的心灵寄托
也是梦想启航的地方
真想与你一起探索
准一中书本里的世界
沉淀浸润传承六十五年
不断续写准一中
久远而新颖的发展篇章
学校文艺队使用过的扬琴
学校仪仗队使用过的小鼓
准一中后勤运输使用过的马车
准一中农场使用过的农具
学生劳动工具
全自动晒版机
岁月骎骎
形影辵辵
不期而遇
校史博物馆
不负春光旖旎
岁月静好
置身于春和景明
准一中校园
体会与春天约会
与老物件儿
近距离接触
空灵悠远
意趣盎然
准一中学生文革大串联时使用过的旗帜
教具
生物课所用鸟类标本
文教局给准一中办农大时赠送的锦旗
生物课所用动物骨骼标本
远方迢遥
倘若有梦
此刻此身
便入诗境
与时光老人对话
和准一中历史相拥
旧物在
人何往
书声回响
世事沧桑
目既往还
心亦吐纳
一代代一中人
托起准格尔
明天的太阳
老式电话交换机
测量仪器
实验课所用器皿
有线广播话匣
放映机
不知何时
学校兴起一股
攀比之风
比硬件比软件
比升学率
比名校录取数
比……
具有可比性
比才有意义
我不是反对比
和自己比
让每一位学子
有进步
有出息
全面提升自己
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就了不起
汽灯
电影放映机
校园内尚未拆迁,原教职工家属房
没有装修改造前的准一中礼堂
一屋多用,兼作餐厅、会议室、报告厅、多功能活动室等,笔者参加工作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的考场就设于此。笔者的人生道路转折地,现在已变身为准一中校史博物馆。
一中保留的旧教室
穿越时空的隧道
拂去尘封的面纱
方见准格尔一中
六十五载厚重的岁月
孕育生成自强不息
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
经年形成开门办学
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矢志不渝不懈求索
办学模式自成体系
走特色化之路
圆学子梦之旅
久久为功
志在必得
可圈可点
可喜可贺
亮点纷呈
行稳致远
现代化的教学楼
作者简介
武学敏,笔名田立,现居北京。
来源:准格尔旗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