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记忆之二

北京痤疮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朝那镇,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地处什字塬西部,东连上良镇、星火乡,南邻百里镇(原新集乡),西接龙门乡,北靠梁原乡。全镇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人口约1.7万。

朝那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以来就是陇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军事要冲。西魏大统元年(年),置朝那县,俗称“东朝那”(当地方言称“东zhāonūo”)。明代曾设东朝那镇。年前后均设朝那乡。年,设朝那区。年设朝那公社,年改朝那乡。年,撤乡设镇。这里曾为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故里,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品位快速提升。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年被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年拉开了小城镇建设的序幕,20年来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走进朝那,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宽阔的街道,平整的马路,遍地的楼房,林立的店铺,繁荣的市场,穿梭的小车……然而你可曾知道五六十年前甚至更早时候的朝那是什么样子,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在这片平凡又普通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小情?现在就随笔者来一次时空穿越,看看那时候的真情实景吧!

照明用具

照明用具——清油灯盏煤油灯汽灯电灯

①灯盏古时候人们照明通常都用灯盏。东汉时期青瓷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之前的青铜灯具。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形,并在承盘下面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宋代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灯盏继续着盛世的辉煌。而在民间,穷苦百姓基本都是沿用老祖宗遗传下来的青铜或铸铁灯盏,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和富庶人家会更换一一些比较新潮的灯具。但燃料和原理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截止五六十年代煤油灯出现以前,朝那及周边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是沿用这种方法照明的。即在油盏中注入清油(主要是麻子油为主的食用油)然后用棉花搓成灯芯,将一端浸入油中,另一端搁在灯盏边沿或者中间凸起的地方,略略让出一点,便于点燃。如不让出一点,则无法点燃,让出长了,则火太旺费油。到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煤油灯的普及,清油灯盏逐渐被煤油灯替代,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②煤油灯解放初期尽管已经有了煤油,但由于人们长期使用清油灯盏的习惯根深蒂固,加上煤油刺鼻难闻的气味,开始都不愿点煤油灯。直到年前后,三年困难时期食用油非常紧缺,点灯就只能依靠煤油了,煤油灯从此普及开来。截止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农村家庭全部使用煤油灯照明。最简单的煤油灯,就是利用墨水瓶或药瓶,先在瓶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用牙膏皮或薄铁皮卷成灯芯管,也有人利用废弃的气门芯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者直接用线绳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火柴点上就可照明。就地取材,十分方便。

看看下面这两盏煤油灯,应该是长期没有清理擦除了吧,瓶盖和灯身上落满了灰尘,煤油渗到里面去了。如果遇到灯火太旺,就会整体点燃变成一个火球。出现这种现象,朝那人就叫“浑灯”了,必须立马用湿抹布将其扑灭,然后彻底清除灯上的垃圾,再重新点燃否则可能引发火灾或者导致玻璃瓶爆炸,发生伤人事故。

比较高级的煤油灯就是下面这款了,它由灯座、灯头和灯罩三部分组成。为了防止生锈和氧化,灯头是用薄铜片压制而成的。中间灯芯及火苗伸出的地方状如蛤瘼嘴,周围有4个爪子,用来固定灯罩,侧面有个旋钮用来驱动里面的齿轮转动以调节灯芯升降,从而控制火苗大小。这种罩子灯能使煤油比较充分地燃烧,所以亮度大,但耗油很快,油烟也不小。常见于大队部或机关学校等办公场所,私人家庭很少使用。

另外,有时候晚上进行野外作业时,遇到刮风下雨的情况,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有使用马灯的。马灯是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外观漂亮,比较洋气。而多数人都是自己动手,用木条做个架子,四周鑲上玻璃,也能遮风挡雨,经济实惠,事半功倍。

③汽灯汽灯也属于煤油灯,只是比普通的煤油灯更高级罢了,它主要用于舞台演出时的照明。汽灯在注入煤油以后,还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汽灯没有灯芯,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蓖麻纤维或石棉做成的纱罩,旧时制作工艺是使用一种化学元素硝酸钍溶液浸泡。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罩。由于纱罩经过硝酸钍溶液浸泡的特殊工艺制成,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其亮度绝不逊色于一盏瓦的大功率电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

不过,有时汽灯点的时间太长了,中途还需要再打点气。汽灯平时似乎用的不是太多,主要是遇到一些重要场面或大型演出时使用。六、七十年代,通常是夜里召开全大队社员大会的时候,会场上高高悬挂着明亮无比的汽灯,气氛就会显得格外隆重和热烈。过年的时候,村里搭台子唱戏,舞台上的照明就是用汽灯。

煤油灯自清末传入中国以来,朝那人从解放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30多年里一直都是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照明普及之后便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即使偶尔停电,人们也会选择用蜡烛临时照明,再不使用煤油灯了。

④电灯年,美国人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碳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玻璃瓶下然后通上电源发光,他的发明是世界上首个实际的白炽电灯,但是并没有申请专利。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碳丝电灯,但价格昂贵普通百姓用不起。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实用型电灯。这盏电灯使得无数的老百姓也用得起电灯了。因此,人们普遍把爱迪生认定为电灯的发明人,这位发明家的名字也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

朝那人最早使用电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即年前后,而普遍使用电灯则是在农电全面普及的年以后。

张小宁,男,汉族。生于年,灵台县朝那镇干涝池村人,高中文化,教师职业。先后在灵台二中、梁原中学、龙门中学、上良中学及朝那学区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年退休。喜欢旅游,爱好摄影,兴趣广泛。

原标题:《朝那记忆之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